01/22 2025
OB视讯谢丽华是云南省德宏边境管理支队章凤边境派出所一名入职不久的女警。 入职前,她幻想着警察工作刀光剑影、惊险刺激,但入职一年多来,她日复一日地处理着群众家长里短的小事。 从一度消极迷茫到踏实、努力、坚定,谢丽华从师父胡晓斌身上学到了信仰和责任,开启了属于自己的警察故事。 作者:孙敏、龚建新、李果玲、徐武杰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 more > ]
01/22 2025
OB视讯在神秘西夏陵,见证多民族交流融合
OB视讯贺兰山下,神秘巨冢群静静矗立,与巍峨山脉相映生辉。 从浩瀚史料中的探幽索隐,到漫长艰辛的调查发掘,考古工作者逐渐拨开笼罩在巨冢之上的重重迷雾。 9座帝陵、271座陪葬墓、5.03公顷北端建筑遗址、32处防洪工程遗址,连同陵区发现的7100余件建筑构件、精美文物,共同勾勒出恢弘壮丽的西夏陵。 作为20世纪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之一,西夏陵的发现,让今人得以窥见一个持续近两百年的王朝之历史面貌,也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提供了生动见证。 神秘王朝的最后印记 上世纪三十年代,德国飞行员卡斯特尔在飞越宁夏贺兰山时,被山脚下一片圆锥形“土堆”吸引:这些“土堆”是什么?“土堆”下又埋藏着什么秘密? 这是20世纪三十年代,德国飞行员卡斯特飞越宁夏贺兰山时拍摄的西夏帝陵3号陵(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卡斯特尔拿出相机,从高空定格下这些造型奇特的“土堆”。彼时的他并不知道,这张俯瞰图将成为20世纪中国一项重大考古发现的首份影像资料。 1971年,宁夏考古工作者钟侃和同事接到线索通报后,首次走近这些“土堆”。他们捡回一些刻有神秘文字的残碑,并一头扎进浩瀚史料中,终于发现了蛛丝马迹,西夏陵的面纱被逐渐揭开。 据明代《嘉靖宁夏新志》记载:“贺兰之东,数冢巍然,即伪夏所谓嘉、裕诸陵是也。其制度仿巩县宋陵而作。”明代安塞王朱秩炅也有诗云:“贺兰山下古冢稠,高下有如浮水沤。道逢古老向我告,云是昔年王与侯。” 神秘“土堆”,很可能与西夏帝陵有关。残碑上的文字,被考证为西夏文。 这是西夏帝陵3号陵(2024年10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西夏,由党项人李元昊于公元1038年建立。史书记载,李元昊授命大臣野利仁荣仿借汉字的造字方法,创造了近6000个西夏文字。西夏灭亡后,元朝没有修撰西夏史。由于史料匮乏,西夏文神秘难解,西夏历史扑朔迷离。 1972年,专业考古队成立,正式对这片区域展开考古调查。钟侃等考古工作者根据陵墓规模和独特的月城结构,从数百座陵墓中辨认出史书中有明确陵号记载的9座帝陵。然而,这9座帝陵分别归属哪位帝王,迟迟没有定论。 这是西夏帝陵1号陵和2号陵(2024年10月2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六年后,痴迷西夏文字的学者李范文带来突破性进展。他蹲守西夏陵数载,逐一考释3270块西夏 [ more > ]
01/22 2025
OB视讯叙利亚局势突变 击败政府军的主力是谁?
OB视讯叙利亚一朝变天。在巴沙尔·阿萨德政府快速垮台的过程中,武装组织“解放叙利亚”联盟(又译“沙姆解放组织”)被认为是击败政府军的主力。这个组织什么来头?其首领阿布·穆罕默德·朱拉尼又是何许人也? 他能聚拢叙各方势力进而成为叙利亚的掌控者吗? “解放叙利亚”联盟 “解放叙利亚”联盟,其前身“支持阵线”(又译“努斯拉阵线”)形成于叙利亚内战爆发之初,曾是“基地”组织叙利亚分支,一度主要由带有极端主义意识形态的圣战分子构成,通过发动武装袭击、自杀式袭击和暗杀等手段,与叙利亚政府军作战,当时曾被国际社会认定为恐怖组织。 这是12月8日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拍摄的武装人员。新华社发 2016年7月,朱拉尼宣布“支持阵线”更名为“征服阵线”,称更名后的组织“不隶属于任何外部实体”。这被外界解读为与“基地”组织切割。次年1月,他宣布解散“征服阵线”并建立更为广泛的武装联盟,也就是现在的“解放叙利亚”联盟。 2016年,随着极端组织“伊斯兰国”逐渐式微,叙政府军开始大举收复失地,其常用的作战策略是将反对派武装控制的城镇包围,借空中优势消耗其有生力量,逼迫其让出地盘并将剩余武装人员转移至西北部的伊德利卜省。 通过这一手段,巴沙尔政府收复了大片地区,但也使得伊德利卜成为武装组织聚集之地。经过一系列争斗,“解放叙利亚”联盟逐步击败同样盘踞此地的“基地”组织和“伊斯兰国”的残余力量,从诸多反对派武装中脱颖而出。自2019年起,该组织对伊德利卜省绝大多数区域实施控制,还成立了所谓“叙利亚救国政府”,负责控制区内的民政管理事务。 从“支持阵线”渐变成“解放叙利亚”联盟后,朱拉尼宣称联盟希望用一个“受伊斯兰教义启发的政府”取代巴沙尔政府,以淡化宗教色彩,获得更多国际支持。 朱拉尼其人 朱拉尼本名艾哈迈德·沙拉,化名朱拉尼在阿拉伯语中意为“戈兰人”,代表着他的家乡——被以色列占领的戈兰高地。朱拉尼1982年出生于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7岁时随全家返回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 其父侯赛因·沙拉来自戈兰高地上的一个农民家庭,年轻时是泛阿拉伯民族主义活动人士。1961年9月,叙利亚宣布脱离与埃及共同组成的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后,侯赛因曾被叙利亚政府关押,之后他远离政治,成为沙特一家石油企业管理人员。侯赛因1989年作为高级管理人才应邀回到叙利亚,一度还担任过叙总理的石油经济顾问。 这是1 [ more > ]
01/21 2025
OB视讯快递业务量突破1700亿件 “物畅其流”愿景进一步实现
OB视讯新华社上海1月8日电(记者杨有宗)国家邮政局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达到1745亿件、快递业务收入1.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13%,“物畅其流”愿景进一步实现。 快递业务量保持高速增长既受益于电商行业蓬勃发展,也得益于快递行业智能设备广泛应用、物流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预计2025年行业仍将继续保持稳步上升态势。 今年元旦前,在上海工作的张海斐通过电商直播平台下单,为自己在河南信阳的父母各购买了一套保暖内衣。“刷短视频时无意间刷到了这个直播间,就为父母下单了。如果不是在直播间看到,自己可能还想不到给父母买。”张海斐说。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京东集团联合发布2024年中国电商物流指数显示,2024年中国电商物流指数均值为113.7点,较2023年增长3.6点,创下了近7年来的新高。 2024年也是“快递下乡”工程启动十周年,快递进村不断向纵深推进。与此同时,自动化分拣设备、智能快递柜、无人机送货等广泛应用,都为快递业务量增长带来新空间。 以秭归脐橙为例,从宜昌秭归到武汉市区,“无人机+无人车”联袂出手,让脐橙飞越山河,不到24小时从枝头鲜到舌头。 秭归中通快递负责人曾雪丹说:“无人机每趟最多搬运140斤,有效填补了‘背橙客’的空缺。秭归脐橙采收高峰期在每年11月到次年5月,每天平均有上万票脐橙从秭归中通发往全国。” 除国内邮政快递市场保持快速发展外,国际快递业务也有进一步的成长空间。圆通速递在2024年推出国际卡空联运业务,结合国内发达的物流网络与丰富的国际合作航线资源,实现了卡车与航空运输的有机结合。此项服务不仅保持了与空运相近的13天整体时效,还将运输成本降低了约40%,在旺季期间供不应求。 圆通速递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跨境电商迅猛发展,圆通卡空联运业务通过每日增加发车频次、灵活调整路线,有效应对了国内机场运力不足的问题,确保了运输的时效性与安全性。通过清关、海外仓储及末端派送等全方位服务,圆通为服装快消、电子电器及高端制造等行业提供了多样化的进出口解决方案。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快递企业累计建成境外分拨中心297个,海外仓333个。此外,干线运输能力进一步增强,累计开通16条中欧班列运邮线路、25条海运邮件专线。 “随着快递进村工作进一步扎实、快递出海业务进一步提速,预计2025年快递业务量还 [ more > ]
01/21 2025
OB视讯新华调查丨虚假摆拍视频为何屡禁不止?
OB视讯新华社南宁12月24日电 题:虚假摆拍视频为何屡禁不止? 新华社记者李欢、王楚然 “家境贫寒的弟弟辍学卖苹果供哥哥上大学”“被亲生父母抛弃的农村女孩跟着养母艰难生活”“外地女摊主摆摊被本地人欺负无法做生意”……你是否刷到过类似视频,并为之心酸、难过、气愤?然而,这些都是有“演员”、有“剧本”的虚假摆拍视频。 记者调查发现,网络平台上,虚假摆拍视频屡见不鲜,频频引发争议。一些“自媒体”账号通过制造假事件、捏造假人设来博眼球、收割流量;造假视频的背后,往往有分工明确的运作团队。 假事件、假故事、假人设 “直播骚扰女游客”“抱患病孩子送外卖”……近期,多起虚假摆拍视频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相关案件已被公安机关查处。 记者调查发现,有些摆拍视频刻意制造家庭和社会矛盾,通过假冲突、假事件,吸引流量。 最近,一名千万粉丝网红被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10日处罚。经查,该网红雇佣女子充当“被骚扰的女游客”,在直播现场假装偶遇,摆拍虚假、低俗视频。此前,“收费站旁,两男子将一男子绑架上车”“一女子野外直播遭两名男子控制剃光头发后下落不明”等传播较为广泛的视频,也均被证实为相关人员自导自演,虚假摆拍。 有些摆拍视频通过捏造假人设、编造假故事“卖惨”,博取关注。 12月初,公安部网安局通报一起“假扮骑手卖惨牟利”典型案件,网民“小松”假扮成独自带娃的外卖骑手和女儿一起送外卖。“最后一单结束了,我俩今天一共跑了43单……不小心给孩子脸还磕到了,还疼不疼了姑娘告诉爸爸。” 这条摆拍视频点赞量40多万,不少网友在评论区表达关心。但实际上,“小松”并非外卖骑手,也不是单亲爸爸。凭借百余条虚假摆拍视频,“小松”积累了40多万粉丝。 冒充外卖骑手摆拍视频并非个例。记者从美团获知,自去年以来,美团已通过诉讼、向公安机关报案等方式处置数十起虚假摆拍案件。 还有的摆拍视频虚构悲惨身世和故事。今年3月宣判的“凉山孟阳”“凉山阿泽”案件中,相关人员通过打造“贫苦大山女孩”虚假人设,编造辍学在家照顾弟妹等故事,摆拍“卖惨”视频。 截至9月,全国公安机关网安部门已办理网络谣言类案件2.7万余起,依法查处造谣传谣网民3.1万余人,依法关停违法违规账号19.9万余个。 造假多有团队运作 虚假摆拍视频屡禁不止,背后有利益驱动的因素。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董晨宇指出,无底线摆拍 [ more > ]
01/21 2025
OB视讯新华深读|老字号焕新
OB视讯平均“年龄”近140岁的中华老字号,近来引人注目地强势回归了。 “居然你还在!”那些老年人心头的“白月光”、中年人的“儿时记忆”,仿佛穿越时光隧道,重新被摆放到商超货架显眼位置,甚至成了电商平台年轻人追捧的“网红”。 据统计,目前全国中华老字号数量1455个,地方老字号3000多家。在中国日常消费品产能惊人、国际和国内品牌竞争空前激烈的当下,老字号爆发力从何而来?何以焕“新”?能否持续? (一)“王者”归来 这个端午假期,老字号频频“上新”: 打开手机,在五芳斋发布的微电影《世界模型》评论区,随处可见“魔性”“粽来坞”的评价。透过前卫的影像和念白,“粽子大王”试图在倾诉、在重构,包粽子过程中人与食物、人与人的关系。 北京,前门大街。吴裕泰茶庄门口排大队的年轻人排队等的,是9块钱一个的茶香冰淇淋。端午假期,这个门店平均每天卖掉4000个冰淇淋,最高峰时要等上1个小时。 “喝了酱香拿铁还能开车吗?”茅台凭借一杯“酱香拿铁”一度冲上热搜头条,推出至今一直是瑞幸咖啡的明星产品。 跨界、联名、“触网”、打造形象IP……在互联网电商平台和直播带货的推动下,不少老字号动作频出,把情怀的“老酒”装进时代的“新瓶”,让产品从“少人问津”变为“喝下一杯又一杯”。   2024年5月13日,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品牌博览会上,一名工作人员在中华老字号“新宝堂”展位直播带货。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老字号,还挺‘潮’!”一位网友感慨地说道。 抖音电商报告显示,2023年平台上获得收入的老字号商家数量同比增长89%,购买老字号产品的用户数量同比增长38%。 “郁美净终于通网”“蜂花捡箱子发货”“活力28大叔直播救厂”……一批老字号突然被网友推上“热搜”的背后,是当前年轻人既追求性价比、又追求情感连接的消费“偏好”。其涟漪效应就是:老字号纷纷在电商平台“复活”,有了“人设”和热梗。不少网友感慨:“呦,老字号还活着啊!” 2024年2月,商务部等5部门公布第三批中华老字号名单,新认定382个品牌为中华老字号,总数达1455个。 其中,上海市拥有197家中华老字号,名列第一,北京、江苏和浙江也是中华老字号较多的省份,分别拥有137家、113家和112家;中华老字号共涵盖7个门类的32个行业,其中食品制造业占比最高,达18.9%,其次是餐饮业的16.6%、酒饮茶制造业的1 [ more > ]
01/20 2025
OB视讯全球连线| “ChinaTravel”热度不减  泰国博主冬日畅游神奇的中国“山城”
OB视讯随着单方面免签和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不断扩大,外国来华旅游人数大幅增长,“ChinaTravel”成为今年国际旅游市场的“热词”。 根据社交媒体上对“中国免签”话题的数据分析显示,自3月1日以来,泰国人赴华旅游相关词条的讨论提及量高达18亿人次。其中,TikTok平台的相关内容占据网友总参与量的84%以上。短视频里重庆独特的风光、美食和中国文化令泰国网民赞不绝口,讨论量达1.17亿人次。 作为中国热门旅行目的地,入冬后的重庆旅游市场依然火热。近期,到访重庆的东南亚游客仍络绎不绝,尤其是来自泰国的游客。携程海外平台日前数据显示,3月至11月,泰国游客来重庆游玩的人数同比增长约3倍。 跟随来自泰国的旅游博主李佩英一起来体验神奇的中国“山城”。 记者:张琴、黄伟、刘恩黎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 more > ]
01/20 2025
OB视讯追光 | 2024年,“戏”说体坛精彩不断
OB视讯2024年行至尾声 这个体育赛事大年里好戏连台 无数欣喜与感动的瞬间 频频出现在人们眼前 巴黎奥运会闭幕式 同样在即将过去的这一年里 有众多体育故事搬上银幕、荧屏 影视作品“含体量”“含赛量”不断提升 用不输于现实跌宕起伏的剧情鼓舞人心 已经成为影视创作的一个重要题材 在2024年春节档上 《热辣滚烫》与《飞驰人生2》 打响了国产体育电影的头炮 这两部作品 不仅扛起了新春电影票房 引发的热议 更是从影视圈溢出到社会话题 电影《飞驰人生2》和《热辣滚烫》海报 故事片中演绎的格斗台和赛车场 很快在纪录片领域获得了回响 今年4月 纪录片《中国车手周冠宇》上映 将中国首位一级方程式正式车手 周冠宇的奋斗历程搬上银幕 更让观众在影院一睹风驰电掣 周冠宇今年出席纪录片《中国车手周冠宇》的放映会 尽管周冠宇前不久宣布 将离开其效力的索伯车队 但今年对于他的意义不言而喻 就像纪录片的英文名 The First One(第一人) 中国F1车手前景依旧可期 11月30日,周冠宇在世界一级方程式赛车锦标赛(F1)卡塔尔大奖赛排位赛中 2024年,对综合格斗(MMA)中的 “中国力量”张伟丽来说同样值得铭记 她在4月卫冕UFC(终极格斗冠军赛) 女子草量级金腰带 张伟丽“痛并快乐着”的擂台人生 早已引来艺术创作者的关注 4月13日,张伟丽(右)和闫晓楠在比赛中 在第17届FIRST青年电影展上 张伟丽出演的纪录片《永无止境》 入围主竞赛单元 本片导演正是执导过“现象级” 体育纪录电影《棒!少年》的许慧晶 相信未来随着这部影片正式亮相大银幕 会有更多影迷与体育迷 看到“拳”力出击的精彩 纪录片《永无止境》官方剧照 不止中国力量 国际体育人的故事同样振奋人心 今年5月上映 国内票房突破1000万元人民币的 传记电影《泳者之心》 以首位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女性运动员 埃德尔的真实故事改编 从她的成长经历反映上世纪初的 女性如何突破成长牢笼实现人生价值 其背后的拼搏与不屈令无数观众动容 电影《泳者之心》官方剧照 巧合的是 埃德尔是参加过1924年巴黎奥运会的 百余名女性运动员之一 我们从银幕内外的“互文”中 见证了奥林匹克精神的传递 巴黎奥运会开幕前在法国巴黎国民议 [ more > ]
01/20 2025
OB视讯宁夏银川:多措并举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
OB视讯新华网银川1月8日电(记者任玮)记者从宁夏银川市政府获悉,今年以来,银川市围绕“五八”强首府战略的“品质之城”建设,统筹各方资源、聚焦为民服务,广泛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让文明实践蔚然成风。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今年以来,银川市组织策划“我在文明实践中心过佳节”系列活动,孵化培育“梧桐树下小课堂”特色宣讲、“国风少年”文化传承、“抱抱团”关爱癌症患者、“老师傅”老老相助等文明实践项目,畅通开门询单、中心制单、群众点单、所站接单、社会评单“五单”机制,精心打造“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一批批接地气、有温度、聚人气的文明实践项目,传承和弘扬了主旋律,打通宣传、教育、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树立文明新风,移风易俗是关键。近年来,银川市把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抓手,推动建成金凤区孝善文化馆、贺兰县立岗镇兰光村移风易俗大礼堂、永宁县李俊镇许桥村民俗服务中心等文化阵地;组织拍摄的《三对面》在宁夏移风易俗主题微电影微视频公益广告征集展播活动中获评短视频类一等奖;策划组织2024年银川市移风易俗宣传月系列活动,吸引4万余名群众广泛参与。 另外,银川市今年依托现有阵地资源,新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5个。目前,银川市已累计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6个、所55个、站546个,服务阵地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银川市深化拓展文明实践“四个聚焦”经验入选《2023年中国精神文明建设年鉴》。银川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银川市探索文明实践“四个聚焦”工作法,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打造成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平台、文化创新发展的新载体,凝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神力量。下一步,银川市将结合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新要求、新部署,突出实践特色,注重常态长效,持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完) [ more > ]
01/19 2025
OB视讯上海科技馆发布科普电影《造孔的我们》
OB视讯  新华网上海1月10日电(记者陈爱平)新年伊始,上海科技馆发布全新科普微电影《造孔的我们》,记录科学家们孜孜以求,在显微镜下精心“造孔”,在纳米尺度上不断开创新的科技疆界的故事。   这部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普专项支持、上海科技馆出品的科普微电影,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主任赵东元团队的真实科研经历为原型,融入戏剧化的创作巧思,设计了三段既差异又互补的人物故事——渴望加入课题组的本科生、囿于科研瓶颈的博士生、需要平衡事务工作与科研任务的青年教师。   电影里的主人公各自拥有不同的人生目标与现实困境,彼此碰撞的人生轨迹也在不经意间擦出火花,相互启迪、相互鼓励。从“造孔”到“造梦”,他们的故事反映了中国科研工作者的求真务实、钻研进取的科研精神。   据介绍,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的师生们给予创作团队极大的帮助,全程参与了剧本讨论与修改、科学细节的审核与指导。上海科技馆科学传播中心从科学内容转化的角度也提出了很多建议,并在片中埋下了不少“彩蛋”,将多个科普成果在片中联动。   近年来,微电影和微短剧备受欢迎。聚焦科技前沿的科普微电影不仅能为公众带来精彩的观影体验和广阔的科学视野,也能引导广大公众尤其是年轻人热爱科学、理解科学、支持科学、参与科学。   此前,上海科技馆制作的公益科普微电影《记忆旅游》也深受观众喜爱。“我们还将以更加喜闻乐见的方式,在更丰富的不同场景,为不同年龄段的市民奉上‘科普大餐’。”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说。(完) [ more > ]